【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9-03-02 作者:一路一感悟 来源:精益管理 H - 小 + 大
新公司要建立的体系很多,比如安全、质量、健康、环保、内控等体系,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合并建立。其中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常用的标准是: OHSAS18001:2007 IDT GB/T28001-2011 以及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OHSA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 职业健康评价系列,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 OHSAS18001和 OHSAS18002,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安监部门近些年力推的一种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包含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查处、持续改进8个方面。 常见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有四类: 1.管理手册:1个 2.程序文件:不限,如工作流程 3.作业文件:不限,如规章制度, 4.记录文件:不限,如表单 建立体系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1.成立体系推进办 安全管理体系要想覆盖全公司,就有必要成立一个可以覆盖全公司的体系推进办公室,成员不仅要有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还要抽调各部门的合适人选参加,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在某些专业领域这些专家的知识可以与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取长补短。 体系推进办的成员以中老员工骨干为主,只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才能有效归纳总结,才能高屋建瓴参与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等。体系推进办成员在之后的体系运行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互动职能,一方面要将公司制订发布的体系文件推广、执行,另一方面要将执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以便体系文件的持续改进。 2.培训编写体系文件 编写体系文件的体系推进办成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体系知识基础,否则无从下手。所以在正式编写体系文件前应由熟悉体系文件编写的老师先组织体系编写人员学习相关知识。 体系文件的编写有两种方式: 1).新编 2).修订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先编制文件格式模版,之后编写的所有体系文件必须确保格式一致,否则就得最后单独重新排版。 人的执行力是会有偏差的,就算发放了体系文件格式模版,各成员在编写时仍然会存在格式方面的偏差,但相较于全部重新排版而言,最后再修订一下排版显然工作量要小很多。 内容方面由各归口管理部门把握,体系推进办重点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1.合规:从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角度确保制订的文件合规 2.全面:要确保体系文件能够满足公司日常安全管理需要,不留死角,执行不到位是员工的责任,但如果是制度缺失就是管理层的责任 3.可操作:要确保体系文件能用好用,没用的文件就删除,“写所做、做所写” 4.一致:体系文件各文件之间要口径一致、避免冲突 5.精简:与实用无关的繁文琐字可以一概删除 3.正式编写体系文件 正式编写体系文件时要以现有文件为基础,尽量在此基础上完善。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好用的文件就说明具有实用性。所以步骤如下: 1).体系推进办收集各部门现有与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 2).体系推进办对已收集文件进行分析判断 3).查缺补漏,这需要很有经验的体系推进办管理层把控 4).把所有体系文件归纳整合在一套体系架构内 其中一个重点文件就是体系文件清单,该清单也属于体系文件的一种,是具有目录功能、职责归口功能的纲领性文件。 还有就是需要注意文件编号: 1).每个单独的文件只有一个单独的编号 2).可以依序排号以便管理,但一定不要重号 3).编号能够望文知义,比如能说明哪个部门归口管理,属于哪一层级的文件 比如: 公司名-L1-安全管理部-001 REV1就是一种编号方式,意思是说该文件是**公司一级文件,归口管理部门是安全管理部,该文件是安全管理部管理的001号文件,版本号为1。编号也可以都用字母简写,具体可结合公司情况自行设计。 有些法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须编写的,比如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具备: 1).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安全检查制度、 3).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5).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7).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8).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9).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 10).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审批发布体系文件 一旦编写完毕体系文件就需要根据权限设置审批发布,比如管理手册最终要由最高管理者审批发布,其他文件根据程序审阅审批即可。 考虑到体系文件比较繁多复杂,最高管理者逐一审批的可操作性不大,最好是由最高管理者酌情授权对管理手册以外的其他体系文件审批。比如: L1级:审批管理手册及公司范围内较为重要的规章制度 L2级:审批程序文件及一般作业文件 L3级:审批记录文件 授权管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否则很有可能在审批环节迟滞甚至卡住。 审批发布的体系文件中有些具有公示要求,需要上墙。比如批准令、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员工代表任命书、方针目标承诺,可以用相框裱起来悬挂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 5.试运行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初次发布后需要试运行一段时间以检验其适用性。初次发布的管理体系一般可称之为初版体系文件或0版体系文件。刚编出来的体系可能有着很多的不完善,所以叫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修订。 6.首次内审 体系文件编制完毕并不意味着体系就完全建立好了,是否适用还需要实践检验。在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比如几个月)可以通过内审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确定体系文件是否真正适用。 7.首次管理评审 内审是由协助主要负责人(最高管理者)管理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代表组织的对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而管理评审则是由主要负责人直接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的检查。 8.第三方认证审核 经过内审、管理评审的完善,管理体系基本已经适用,如有需要还可申请第三方认证机构外审。 9.正式运行管理体系 经过上述审核,公司的管理体系已经能够适用日常经营,可以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之后每年再重复一次上述审核即可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四个安全责任体系职责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