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8-12-14 作者:河东三叔 来源:河东三叔 H - 小 + 大
我们的轰-6系列改型不断,从轰-6K“战神”轰炸机、轰-6KH远程导弹攻击机,再到现在的轰-6N(加装受油管),这款以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图-16为原型仿制的机型,从1969年实现国产服役以来,已经成为我国空军远程战略打击力量的唯一选择。图-16,这款二战后研制的中程轰炸机,还没有脱离二战传统轰炸机思维,飞机背部和尾部装备有自卫机炮。 轰-6 原型 图-16 图16轰炸机 轰-6N 进来新世纪以来,军工科研人员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包括歼-10、歼-20、运-20、直-20在内的航空产品,瞬间让我们感觉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但是,在连航母都可以下饺子的中国,小伙伴们一直苦苦期待的轰-20却一直没有露面,足见大国利器的核心远程战略轰炸机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实现。 犹抱琵琶半遮面,轰-20目前我们只有这个。 轰-20 回顾历史,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已经着手研制新型远轰。在60年代核武器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后,早期的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中的空基由轰-6承担,但是轰-6航程短、载弹量小、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 只能勉强算作“战略轰炸机”,一出生就落后。因此,当时的中国空军急切需要更大型的轰炸机,作为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执行氢弹投放任务的轰-6 考虑到我国的科研水平,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实现的道路,西飞于1970年提出在轰-6的基础上换装英国“斯贝”Mk.512-5W涡扇发动机,通过改善发动机来增加航程,于是,换装4台“斯贝”发动机的型号开始研制,称之为轰-6I。 轰-6轰炸机 轰-6I轰炸机1971年开始设计,1978年1月轰-6I实现首飞,基本保持轰-6外形不变,在机翼根部及左右机翼中段各加挂一台“斯贝”涡扇发动机。 轰-6I轰炸机 轰-6I最大航程从5760公里增加到8060公里,作战半径从3600公里提高到大约5000公里,最大爬升率由18.6米/秒提升到29.7米/秒,完全达到原定设计要求,一举跨入远程轰炸机行列。(和轰-6K的性能基本一致) 轰-6k“战神”轰炸机 当然,为获得更好的性能、更大的航程我们不仅只换发动机这么简单。终极目标是实现轰-8的研制,同期轰-8的两个方案包括四发主方案、六发备选方案。轰-6轰炸机,四发主方案、六发备选方案 轰-8远程战略轰炸机四发方案,四个发动机全吊挂在机翼下。 轰-8轰炸机模型 轰-8轰炸机 轰-8轰炸机三视图 轰-8远程战略轰炸机六发方案,两边机翼各吊挂3个发动机,完全是轰-6的放大版。采用的是6台引进的美国的JT-3D涡扇发动机的备用方案(引进的波音707客机发动机)。 PS:1971年12月19日,巴铁一架波音707飞机在我国着陆时受损,我国军工人员对损坏的波音707残骸进行技术摸底,由此接触并了解到美国的涡扇发动机。 轰-8轰炸机6发备选方案 轰-6I、轰-8I、轰-8II三型机对比图,可见尺寸在逐渐放大,当然也是基于当时落后的科研实力最稳妥的作法。 轰-6I、轰-8I、轰-8II三型机对比图 轰-8轰炸机效果图 轰-8轰炸机效果图 如果沿着上面这个思路往下走,放大机身、增加发动机,再将航电系统进行优化,新型六发轰-8完全可以达到战略轰炸机的水平,当然性能上不能太苛求,基本可以理解为中国版的B-52。 B-52和轰-6正视对比图 B-52和轰-6俯视对比图 B-52轰炸机 跟以往众多无奈下马的空军战机型号相对比,轰-8方案是当时我国的技术实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并不是异想天开。轰-6I就是轰-8的改进原型,军方原计划于1979年将轰6I定型为“轰-8”并投入量产,但这一时期我们的另一个大飞机项目“运十”正在进行中,各种资源都要优先进行保障。 同时,经济建设作为国家中心任务,军费被大幅缩减,大量改进轰-6费用不足。而且“斯贝”发动机也一直没有完成国产化,在数量和维护上都存在问题,种种的原因导致轰-8最后无疾而终。 “斯贝”发动机 2003年7月,实现国产化的“秦岭”涡扇发动机,仿制原型“斯贝”发动机。 “秦岭”发动机 虽然让位于运-10的研制,但最后同样无疾而终的运-10,和轰-8算的上是难兄难弟了,我们的大飞机之路暂时在这里终止。运-10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C919大飞机之路
下一篇:十大军工,国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