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网 手机版 | 精益管理网-精益120网 | Lean120.com | 网站收藏 | 微信交流
当前位置: 精益120首页 > 精益工厂管理 > 精益设备 > 文章 当前位置: 精益设备 > 文章 { Lean120.com }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

【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7-06-11   作者:精益管理   来源:华安盛道  H - 小 + 大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

点检定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上的一次变革,一般说来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有的发电企业经历了数次机构磨合,才基本上符合点检定修管理的内涵。这一种磨合是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过去从前苏联搬过来的以时间为基础的计划检修体制已经过去了50 多年,尤其是在一些较老的发电企业,过去已长期习惯的做法,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习惯势力的抵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过去50 多年的发电设备管理历史,要转变到点检定修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人员的观念转变,这些问题在一些较老的发电企业比较明显,即使是在新建发电厂同样也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员工是从四面八方调集来的,这些员 工原来所在的企业也可能是一些老企业。要办好一件事,首先是思想先行,只要思想上认识统一了,办事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办事的阻力就会大大增加。因此,许多电厂在开始实行前,先要组织有关设备管理的员工对点检制的 内涵、优点和具体做法进行宣讲,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下面介绍我国多数发电企业在点检定修管理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与作业区划分

1、五制配套管理体制

建立与点检定修管理内涵相协调和适应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点检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这五制是指:

1)计划值。

2)点检定修制。

3)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4)标准化作业制。

5)自主管理制。

五制配套是指: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PDCA 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活动。

2、作业区划分

点检定修作业区是指设备管理人员所负责设备的划分,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划分方法:

1)按设备的所在区域进行划分,例如按汽机房(岛)、锅炉房(岛)的区域设立主管,下设若干点检员,这些点检员要求一专多能,既懂机务;又懂 电气、热控等。这种划分方法,目前国内尚少应用。

2)按我国传统的专业进行划分。就是我们目前沿用的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燃料等专业,这种按专业划分的方法在我国目前普遍应用。

应当指出上述两种划分方法中按区域划分的方法比较先进,人员更精简,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知识面宽,熟悉各专业知识。我国应努力在提高人员素质基础上,向这种划分方式过渡。

二、点检计划的制定和点检业务流程

1、点检计划制定和点检路线图

1)运行岗位应编制有每运行班相应的巡(点)检路线图。

2)点检员应根据点检标准的要求,按开展点检工作方便、路线最佳并兼顾工作量的原则,编制所辖设备的点检计划,再按照每天点检计划编制点检路线图,达到准确、合理、省时、有效作业的目的。

为了达到路线最佳的目的,在编制周计划时,应把相近的设备列人同一天点检计划。

为了使点检工作量均衡化,对每周检查一次的设备,均衡分配在周一至周四,周五可集中安排每月点检一次的设备,一般每一个点检员要有5 一6 条点检路线。

3)按点检标准编写定期点检计划。

2、点检业务流程

点检的作业流程是指点检定修业务进行的程序,也称点检工作模式,即点检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 工作循环。

点检流程图是点检作业进行的程序语言,它代替了上下、横向之间的业务关系,完全改变了传统管理,即行政指令性管理和指挥的模式,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管理。这种作业管理的全过程,即计划(根据标准编制的作业表、计划表) ——实施(确认设定点的状态、结果记录、异常的发现及调整处理)——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信息传递、整理分析)——反馈(核对计划、标准),以提出修正、修改意见,改善点检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提高点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标准

点检定修制是一个平台,它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特点,点检制的“四大标准”是技术性的,又称为基准类标准。它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配套,使全厂的任何工作被有关标准体系所覆盖。制订上述标准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注意将传统管理中有实用价值的管理制度整合在新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中,例如技术监督可列人新标准体系中的点检标准内;缺陷管理则列人维护保养标准内。

2. 管理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标准化作业的精神,即做到:

1) 基准标准规范化。

2) 安全工作标准化。

3) 管理方法标准化。

4) 工作程序标准化。

5) 工作时间标准化。

6) 行为动作标准化。

7) 服装标志标准化。

8)礼仪环境标准化。

3. 建立管理标准的动态机制,即通过编制(修编)——实施——反馈——修编机制,要把这项工作贯彻到日常管理中,使管理标准日趋完善,符合客观实际。

4. 按标准的性质不同,管理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计划类标准。包括点检计划、定修计划、精密点检(技术监督)计划、劣化倾向管理计划、长周期计划、定期维护计划、定期试验计划、备品配件计划、检修费用计划等。

2) 实绩记录和动态反馈管理标准。包括点检分析制度、定修的动态管理、设备异动记录和报告、状态诊断的会诊制度、各种点检(诊断)实绩数据信息流动制度等。

3) 管理类标准。包括安全管理(如动火、风险评估、三方确认、两票管理等)、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资材备品管理、费用管理和自主管理等。

4) 建立规范的业务台账和报表制度。包括点检日志、点检月报、检修费用预算、检修费用月报和年报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

下一篇:点检定修的主要技术标准:检修技术标准

鲁ICP备19005852号  华安盛道精益管理咨询公司  地址: 青岛市徐州路98号班芙春天2号楼808室  电话:0532-85017530 13864212978  微信交流 华安盛道欢迎您!
Copyright © 精益管理网-精益120网(Lean120.com) 华安盛道使命:致力于精益管理知识普及,致力于企业经营业绩提升! Powered by 55TR.COM CEB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