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7-06-11 作者:精益管理 来源:华安盛道 H - 小 + 大
设备定修管理概述一、设备定修的定义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 二、设备定修的特征根据点检定修管理的内涵和设备定修的定义,与传统的计划检修相比照,设备定修有以下的特征。 1) 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 设备定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劣化,经过一次定修使设备的状态恢复到应有的性能,从而保证设备可连续不间断、稳定、可靠运行,达到预防维修的目的。 同时也明确提出定修项目的确立是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要求尽量避免“过维修”和“欠维修”,做到该修的设备安排定修,不该修的设备则要避免过度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 2) 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 a)对停机修理的计划时间,力求达到100%准确,即实际定修时间不允许超过规定时间,也不希望提前很多时间。 b)定修项目的完成也追求100%准确,减项和增项同样不好。如果每次定修有很多项目不是预先设定的项目,那就算不上是按照设备状态来确定检修。 c)上述计划值的制定是基于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包括设备主管、专工、点检员)日常工作的积累,要求计划命中率(准确率)逐步有所提高。 点检定修制强调工作的有效性,要求制订的计划值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计划命中率(准确率)的高低反映了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水平,有的企业将计划命中率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一个标准。 3) 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设备定修的主要特征 点检定修制明确将PDCA的工作方法贯穿于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对每一个定修过程要认真记录修前、修后的设备状况,对劣化部位及相应的预防劣化的措施记录在案。除在日常点检管理中跟踪检查外,在下一次定修时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意见,不断的完善设备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修改相应的维护标准和点检标准,达到延长检修周期和零部件寿命的目的,也称为设备的持续改进。 4) 设备定修要求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 点检制强调设备在运行期间的受控外,还要求在检修期间的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要求每一个点检员参与检修现场的检修质量确认,点检定修管理导则规定了“三方确认”和“两方确认”,即对重大安全、质量问题,点检员要到现场进行确认。目前对检修质量的监控,普遍采用监控质检点(H、W点)的做法,其中H点(HOIDPOINT)为不可逾越的停工待检点,W点(WITNESSPOINT)为见证点。 5) 设备定修要求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的配合 设备定修除了使设备消除劣化、恢复性能以外,还要兼顾经济方面的要求,一般说来应考虑下列问题: a)通过点检管理和状态诊断,在掌握主设备准确状态的基础上,合理延长主设备检修间隔(改变年修模型),是设备点检定修追求的主要目标。 b)通过点检管理在掌握设备状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过维修项目。 c)年度检修中更换下来的可恢复使用的部件的修复。 d)改进工艺和作业标准,降低原材料、备品配件、能源的过度消耗。 e)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使日常修理和定期修理的负荷均衡化。 f)减少和降低设备定修在备品配件、原材料、能源库存上的资金占用。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下一篇:设备定修一般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