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7-05-29 作者:精益管理 来源:华安盛道 H - 小 + 大
战略绩效管理:如何规范设定绩效目标目标是计划制定时选择方案的依据,是考评的标准,是控制的导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绩效管理目标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将绩效目标做好,就意味着绩效管理已经成功了一半。尽管许多公司在对管理者的宣传中不断地强调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阶段的重要性,但真正能把绩效目标做好的公司并不多。除了公司设定计划和目标不规范外,管理者对绩效目标设定方法不熟悉也是重要原因。 1.绩效目标设立框架 绩效目标设立的步骤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应负责任、绩效衡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的全过程。 绩效目标设立应包括绩效目标来源、绩效目标种类以及一个支撑要素及员工、管理者和组织的参与。 (1)绩效目标的设立来源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绩效目标不但是基于战略的目标,同时还受岗位责任和流程目标的影响。 (2)绩效目标类别的划分将直接影响到考核标准的设立。 (3)绩效目标确定以后,要判定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一个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4)绩效目标的设立应有组织、管理者和员工三方的共同参与作为依托。 2.绩效目标的来源 管理者在设定目标时,一般应根据上级部门的目标,结合本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和关键业绩指标,制定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此后,管理者根据不同职位下属应负的责任或关键业绩指标,将部门的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负责人。因此,绩效目标的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每个员工的绩效目标通常都是直接来源于管理者,即部门的绩效目标。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每个员工努力的方向都是符合公司要求的,公司的战略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 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实,往往是按照组织结构,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而员工对于落实下来的目标又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承诺。 公司级的关键业绩指标 一级部门关键业绩指标 二级部门关键业绩指标 每个员工的绩效目标 (2)来源于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描述的是一个岗位在整个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即这个岗位会为组织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由于岗位职责依附于相对稳定的岗位,所以不易发生变化,除非岗位本身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绩效目标是有一定时间性和阶段性的,它是对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范围内要达到的结果的描述。 (3)来源于内外部客户的需求。在给员工设定绩效目标时,一定要兼顾到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只有这样,设定目标的效果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总之,企业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应当将三方面的来源综合考虑,以免制定出的绩效目标挂一漏万。 3.绩效目标的类型 要设定绩效目标,必须先弄清绩效目标的类型。目标的划分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如按目标的层次可分为总目标、次目标和个人目标;按目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目标、定性目标;按目标的特点可分为例行目标、例外目标等。现在要介绍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划分方法。 按目标的行为和结果可划分为: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 行为目标: (1)行为目标是员工在完成目标结果的过程中,行为及工作表现必须达到的标准要求。 (2)例如:所有产品的开发过程必须符合公司规定的产品开发流程。 结果目标: 要求员工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取得的阶段性结果。例如:今年年底,要使产品成本降低3%。 4.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和程序 了解了绩效目标的来源和分类后,下一步就是要掌握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了。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传统目标设定和参与式目标设定两种。 (1)传统目标设定方法。即目标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然后层层分解为子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级上。 传统目标设定方法的特点: ① 是一种单向的过程,只是由上级指定好后下达给下级; ② 其实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大,如果最高层管理者只是采取泛泛的语言确定组织的目标,那么在这些模糊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的过程中,会经过层层传递,最终使得它丧失了清晰性和一致性。 (2)参与性目标的设定方法。这套系统不同于传统目标设定方法的地方是:它是由上级和下级共同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共同对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是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反复过程。 管理者不是用目标去控制下属,而是用它来激励。 正如上图所描述的,组织整体目标被转化为经营单位的目标,然后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达个人目标。 因为底层的员工也亲自参与了目标的制定,所以目标的转化既是 “自上而下”的过程,又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每一层的目标都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因此,每个员工对组织做出了什么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当所有员工都实现了各自的目标,则他们所在部门的目标就会实现,最终使组织整体目标的达到成为现实。 5.设定目标的四要素 要素一:要使用精确的描述性的语言 尽量使用精确的描述性的语言,不要用形容词或副词,因为形容词和副词会因不同人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含义。 例如:“两日内回答客户的问题”。这样的目标是很精确的。 例如:“给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这个目标的用词就很暧昧,什么叫专业,难以量化。 要素二:使用积极的动词 应当用增加、取得等积极的动词。不要用那些被动的动词,如:问别人了解什么,熟悉什么。然而了解和熟悉是你不能把握的,没办法进行量化的。 要素三:确保目标说明的准确 例如:希望你在团队中增加客户满意度的意识。本来客户满意度就是个难以衡量的参数,现在还要设立增加意识这样的目标,就更难把握。意识增加多少算增加,增加到什么程度算增加,事实上,这很难衡量。 要素四:采取简单而有意义的衡量标准 不要采用很复杂、很模糊的衡量标准。一方面不便于员工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管理者的操作和控制。 6.设计目标时应考虑的四个方面 (1)战略相关性。是指工作目标和组织战略目标的相关程度。 (2)目标的缺陷。在设计绩效目标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存在目标的缺陷。如果某企业的绩效目标仅注重于某一类目标,而排斥另一些同样重要的目标时,就可以说企业的考核体系存在着缺陷。 (3)目标的污染。目标不仅存在缺陷,还会被污染。有时一些不能为员工所控制的外部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 (4)可靠性。这是指一项目标的稳定性或一贯性,或是指个人在一段时间里维持某一工作水平的程度。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战略绩效管理:海尔早期的绩效管理
下一篇:绩效管理:如何使绩效目标合理化